幼儿必背古诗50首 幼儿必背古诗300首 幼儿必背古诗5字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以及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的相关难题聪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无论兄弟们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婴幼儿 导语五言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其中一个,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下面是 分享的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画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翻译/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注释 ⑴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⑵惊:吃惊,害怕。 2.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所见 朝代:清朝|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简介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高兴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翻译/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上。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7)立:站立 3.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意译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注释 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4.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简介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辉煌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活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活,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特别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天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灵魂全球的佳作。 翻译/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领会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5.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江上渔者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古诗简介 《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大众,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大众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翻译/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6.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杂诗三首·其二 王维〔唐代〕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无论兄弟们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无论兄弟们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注释 来日:来的时候。 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7.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代〕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8.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聚集。 9.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唐代〕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空山一作:山空) 译文 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 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注释 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属:正值,适逢,恰好。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10.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哥舒歌 西鄙人〔唐代〕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注释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全唐诗》题下 注:“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窥:窃伺。 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 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11.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裴迪〔唐代〕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译文 归隐山林去到最深处,山峦沟壑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短暂地游了游就匆匆出去。 注释 崔九:即崔兴宗,尝与王维、裴迪同居辋川。 南山:即辋川南边的终南山,故诗中说他“归山”。 马上口号:在马背上顺口吟成诗句。《全唐诗》此诗题下 注:一作“留别王维”。 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里面的武陵渔人。 12.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其中一个(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复:又。 13.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 送别 王维〔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掩:关闭。柴扉:柴门。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婴幼儿 导语唐诗三百首中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表现出新的艺术和想法特色。下面是 分享的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相思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诗简介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情,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终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翻译/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几许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大众的思念之情。 2.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咏柳 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新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天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3.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马嵬坡 朝代:唐朝|作者: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古诗简介 《马嵬坡》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此诗以“马嵬事变”作为背景。前两句写唐玄宗回马长安,杨贵妃却已死。虽然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旧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躲在景阳宫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对玄宗既有体谅,也有婉讽。 翻译/译文 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恩爱难忘民族开始振兴。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4.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简介 《静夜思》是辉煌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全球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5.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泊秦淮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简介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选自《樊川文集》。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情感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几许王朝的衰败,就是在大众醉生梦死、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诗中所提到的《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 翻译/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6.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简介 《出塞》,王昌龄的名篇,是边塞诗的著 名题目,被誉为“唐绝第一”,“唐绝压卷之作”。诗人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刻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诗中感悟到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慨叹;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蕴含着诗人的深沉痛诉:无休止的战争啊!使几许征人抛亲离乡,暴尸边疆。 翻译/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其中一个。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天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翻译/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大众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8.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乌衣巷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里面的第二首。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大众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大众去思索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翻译/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乌衣巷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因此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9.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渡汉江 朝代:唐朝|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古诗简介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表达了诗人强自抑制的思乡之情和由此造成的灵魂痛苦。 翻译/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由于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刻了。此刻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由于怕伤了美好梦想,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10.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游子吟 朝代:唐朝|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辉煌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动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天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翻译/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细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进修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一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刻。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刻。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务。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刻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登幽州台歌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简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活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聪明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翻译/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其中一个,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刻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6.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局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然而,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刻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7.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特别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8.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游子吟 朝代:唐朝|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辉煌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动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天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翻译/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9.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乌衣巷 刘禹锡〔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因此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10.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必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因此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大众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关于幼儿必背古诗300首和幼儿必背古诗300首五言绝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