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础作文800字议论文 文化根基作文

文化基础作文800字议论文 文化根基作文

文化基础厚重的高中作文 帮忙找篇,谢谢

“文化”作文,你是否浪漫依然

近年来,一支以古典的方阵,熟悉的名人,新编故事或故事新编为特点的作文异军突起,高分频出,并被美称为“文化作文”,似乎与时下流行的“文化散文”颇有些渊源。

且看一些知名之作。2002年湖北考生《昭君的选择》、《陶渊明的烦恼》;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下岗记》、《宝钗鸣冤》,河南杰出高考作文《李白的泪水》;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苏轼的赤壁》;2004年重庆市高考六篇满分作文,除《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外,其余五篇均为文化作文;2005年四川省五篇高考满分作文均为文化作文……

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里面更多的作文是造出来的。800字的作文,搞成多少段落,每个段落拿一个古人来说事,引上几句名言,用上几句华丽词藻,发几句感慨,搞上一些排比句,便大功告成,真是从此不怕考作文!且不说这中间几许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式的笑话,单就这种作文从少数省份蔓延到全国,从高考蔓延到中考的动向看,从其对日常作文教学的影响和中学生灵魂成长的扭曲来看,实在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这些所谓的“文化作文”完全可以平地起高楼。例如,一篇名为《独上高楼》的满分作文文章是这样写李白的: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笔者注:余光中诗句)。

你看,文中有多少字是学生自己的?这简直成了另类的古诗文识记。

那么,这类作文会不会由于材料用尽而天然消亡呢?不会的,写完了王昭君,还有李清照、杨贵妃、刘兰芝,实在不行就写潘金莲;写完了屈原、司马迁,还有苏轼、苏武,实在不行还可以骂秦桧;写完了秦汉写盛唐,写完了宋元写明清,实在不行就写现当代。再不行,还可以冲出国门,寻找全球名人。

我想:造成文化作文这种怪胎的缘故,开头来说是高分的yh,几年来铺天盖地的高考满分作文很多都是这种类型,难怪考生趋之若鹜;不可推卸的是,我们一些教师也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影响。

某“高考满分作文速成班”的老师可厉害了,他们能把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整成《屈原的汨罗江》、《项王的垓下》、《文天祥的零丁洋》……把《永远的苏武》变成《永远的谭嗣同》《永远的秋瑾》……多少月的训练下来,学生成竹在胸,随便什么题目,他们都能应付自如。北京某特级教师在回答记者关于考生怎样准备2006年高考作文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有一个学生去年参加高考,他特别喜欢柳宗元,读了很多柳的诗歌,大概父母在晚餐的时候也和他聊柳宗元。这个孩子高二时候作文就尽量写柳宗元,高考这篇作文他根本不用思索,任何话题都写柳宗元,一定会写好,他去年高考作文是满分。”

更有趣的是,他们也能解决写作中的撞车难题。老师早就分工好了:我专攻谭嗣同,他专攻康有为,她专攻刘姥姥(没用过的古人越来越少了)。好事者还提供部分可能撞车名单,可谓殚精竭虑。

这还是作文吗?这还是新课标下的语文作文教学吗?

不过,类似的文章看多了,也是会产生视觉疲劳的,这种作文已让阅卷老师生厌。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说:“2006年的高考作文中,项羽、司马迁、王昭君、岳飞、文天祥等等,不断登场亮相,几乎是一种画面,一种腔调,令人疲倦。”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于是想到了棒杀这类文章。不过学生们也是很可怜的!学生们也知道文章的生活在于诚实,文章应来源于生活。可是现在学生的生活又怎样?每天起早贪黑,暑假和寒假变成了月假和年假,月假和年假作业多得还不如不放假……现实生活的材料匮乏,老师也只能帮着他们闭门造车,于是掏老祖宗的兜成了最好的选择。

看来,这不只一个作文写作的难题了,打住!

叙议结合的作文

叙议结合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画龙须要点睛,点睛方能使巨龙升腾于云汉之上。文章写作也是如此,有了点睛之笔,才能使文章形神兼备,立意鲜明。在常见的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等文体中,叙议结合之处,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所谓“叙”就是记叙,除了常见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字外,还应包括在其它文体中复述作品的情节和概述基本内容的文字。“议”,就是对人、事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在写作时,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结构文章,充分地表情达意,进一步阐明主旨。 一、叙议结合之处可明晰行文脉络 一般说来,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思路脉络特征,然而,叙议结合这一基本特征则可帮助我们明晰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琐忆》一文篇幅较长,事件较多,而作者就是通过叙议结合之法,使所叙事件表达了鲜明的主题。开篇引用鲁迅先生的诗句,又用简洁的议论揭示了这两句诗的深刻内涵,叙议结合,统领全文。在前四次谈话和后三次谈话中间,有一承上启下的段落。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上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灵魂的赞颂,下启“横眉冷对千夫指”战斗风格的描写。议论部分有上、下文记人叙事作铺垫、依托,可谓水到渠成,风行水上。 二、借助于议论抒发想法情感 朱光潜说:“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无言之美》)我们知道,抒情方式可分为两种,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记叙议论基础上的直接抒情,才显得情真意切。间接抒情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而叙议结合又是常被大众广泛采用的方式其中一个,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举不胜举。我们熟知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里面,鲁迅先生对死难烈士的敬仰怀念之情、对反动政府无情揭露之意是从记叙、议论、叙议结合(特别是叙议结合之法)之中表现出现的。文中虽少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但激愤之情已通过叙议鲜明地表达出来。由叙议完美结合而抒发的情感,如淙淙的溪流天然流淌,便胜过千言万语的煽情、矫情之语。 在2004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当生活遭遇挫折’里面,作者先概述了《老人与海》的故事务节,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议论: 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提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他虽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灵魂却是诚实的,他的灵魂是活的,震撼人心的! 在叙议结合基础之上的抒情更显天然,读者自会产生共鸣。 三、明确、升华主旨要义 在记叙的基础上的议论,是文章阐明主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议论及叙议结合之处,则是作者表达想法情感的重要部分。 《六国论》第三段主要采用了铺叙的笔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到了第四段,文章连用两个感叹词,犹如异峰突起,谆谆之言,惋惜之情,发人深省。最终在第五段中婉转含蓄地讽喻了时政,言简意赅,令人深味不已。2004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治世之以臣,乱世之奸雄》一文,综述历史、文学、戏剧中的曹操形象,并将他与诸葛亮加以对比,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文治武功的英雄形象,小编觉得处通过议论,点明题意,揭示文章主旨,同时也抒情了对曹公的仰慕之情,可谓一石三鸟。 曹操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聪明。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另外,在写作时,叙和议两者之间的比例、篇幅都没有定量的规定,叙和议两者的顺序安排也无固定的模式,主要是根据表达的具体情况而定。叙议结合的根本要求,则是把二者水乳交融般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油水分离式的割裂开来。 杰出的文学作品中,都善于在关键的地方,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显现脉络,表情达意,升华主旨,使艺术性、想法性达到完美的统一。所有的这些,都给我们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在当今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较为宽松的情形之下,则更应该很好地运用叙议结合之法,写出文质兼美的作品。一、开头来说記敘的事例要真實可靠,可以寫自身的經驗,也可以觀察周遭事物,但切忌誇大不實,這樣才能收到令人信服的效果。二、文中雖包含記敘及論說,但全文重點仍在論說部分,因此記敘的文字要簡明扼要,精準的抓住重點,對於事例的敘述不做過多的描寫,以免喧賓奪主。三、最後論據為此類文體的重心,說明的道理一定要能深入,甚至推陳出新,獨創新見,如此才能達到畫龍點睛之妙。四、建議全文結構不妨從外在客觀的敘述,再描述到自己相似的經驗情形,最後再寫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及意見。範例一以「偶像」為寫作主題範例二以「羨慕」為寫作主題有時文章也可以單純從個人生活經驗來取材。如「羨慕」:首段或許可以回想小時候,是否曾羨慕過別人擁有過的東西?次段接著描述長大後的你,又羨慕他人什麼?是別人聰敏的頭腦?亮麗的外表?還是幽默風趣的談吐?以上為「敘」的部份最後再說明你對「羨慕」的看法。你是認為人應知足,「知足常樂」,「只有懂得珍惜身邊所擁有的,才是最富裕的人」;或是你認為「羨慕」也沒什麼不好,因那也是另一股追求的動力。兩者不同角度的論述,可以擇一深入發揮。此處則為「論」的部份基測未來的寫作趨勢,傾向於同學生活化的抒嘆,因此生活的觀察隨筆這一類的命題路线便愈加重要。只要多觀察、多思索、多閱讀報紙上一些評論性方塊文章,相信你的獨立思索判斷能力就能更上一層樓。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