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该成语发音为gǒu zhì bù rú,简拼为gzbr。成语中,“彘”表示猪。其整体意思是形容品德极其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也可以领会为和“狗彘不若”同义。
成语出处可追溯至清·吴璿的《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文中描述:“当君主遭遇困难时,臣子应当不顾自身安危去拯救他,决不能言退。否则的话,那就真的是狗彘不如了。” 这句话在现实中强调了忠诚与责任的质量。
成语例句:请看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中的描写,那里有个人品极其恶劣的败类,简直狗彘不如,他将永远受到后世的唾骂。
注音为ㄍㄡˇㄓˋㄅㄨˋㄖㄨˊ。在拼音中,“狗彘不如”的近义词有“狗彘不若”,两者都用来形容人的品德极端卑劣。
该成语通常作谓语、定语使用,用以指责或批评一个人的品性极度恶劣。在常用的成语分类中,它被归为一般成语和贬义成语。从英语翻译上来看,该成语可译为“be worse than a cur or a swine”。
关于“彘”字的解释,“彘”本意指大猪,后来泛指一般的猪。它一个象形字,其本义是指野猪,下方的“矢”字和两边的符号形象地表示了箭射入野猪的情景。
在古代文献中,“彘”字也有其他记载。例如小编认为‘小尔雅’里面提到,“彘,猪也。”《山海经·南次二经》还描述了一种名为“彘”的猛兽,外形似虎而尾巴像牛,叫声如狗吠,会吃人。
除此之外,“彘”这个词还常常被用作人名、地名及衍生词汇。例如,汉武帝的原名中就有“刘彘”。而关于人名中的独特情况,汉初的吕后对戚夫人施行的酷刑便称“人彘”,这一残酷行径被后世诟病不已,正是人彘这一词语的来历,也在一定意义上再次体现了狗彘不如的含义——讽刺品德低劣到如同猪狗般不如的地步。
“人彘”作为一种酷刑,更是突显了该成语所蕴含的贬义色彩。希望大众能够引以为戒,不做狗彘不如之事,崇尚高尚品德与行为准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该成语的信息,可查阅相关文献典籍或咨询汉语言专家。